公众服务
专家查询
楼层分布
就医指南
就诊流程
交通服务
联系我们

护理园地 你当前位置为:首页> 护理园地>
当游戏成为“障碍”
  时间:2019/10/22   文章来源: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浏览人数:18939次

8岁的小周就读小学2年级,父母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前来求助。小周平时喜欢打手机游戏,目前网络上比较受欢迎的“绝地求生”、“王者荣耀”都是他玩透了的游戏,他自己表明上学时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会不断想游戏里的情节,思考如何能玩得更好。类似小周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如何处理青少年“网瘾”已经成为当代家长教育的“一大难题”。

ICD-11的诊断标准里将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网络成瘾,纳入“游戏障碍”的诊断,游戏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在过去12个月内持续的失控性游戏行为(包括网络游戏、离线游戏及其他未特定游戏);游戏优先于其他一切活动,甚至成为日常生活的主题;对游戏存在心理渴求;尽管导致不良后果仍然继续玩游戏的行为。该行为模式严重到导致人格、家庭、社会、教育、职业及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受损。其他特征包括: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对游戏产生耐受性,即需要更多的游戏时间、更具有挑战的游戏才能带来满足;对游戏产生戒断,即突然停止或减少游戏(如因父母或他人管教),产生攻击行为或暴力。

《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有18%的青少年玩电子网络游戏超过“4~5小时”,23.6%青少年每周至少玩4天游戏, 年级越高频率越高,5.5%青少年每天玩游戏超8小时,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41.3%青少年尽管知道上网过久有害也难以自拔,高发人群多为 12-18岁的青少年,并且仍然在向低龄儿童发展,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危及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

2018年9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正式公布。近视、超重、吸烟,以及抑郁等心理问题和网络成瘾等9项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被纳入。

有研究表明:游戏障碍的中学生家庭功能明显减弱。家庭沟通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低于普通家庭,研究建议通过改善家庭功能,发挥其在降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与发展方面的优势。网络成瘾的行为矫正需要家长配合及学生自身的努力; 通过挖掘家庭资源使得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危害,同时提醒学生家长增加与其孩子间的互动,及时发现孩子不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可有效的预防游戏障碍的发生,将网络成瘾扼杀在萌芽期。

如今社会上各类戒网瘾机构鱼龙混杂,许多机构甚至使用暴力手段让孩子在恐惧下选择顺从,这样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对青少年造成二次伤害,产生创伤后遗症等。因此,如果已经确认孩子患“游戏障碍”,家长要为孩子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治疗。




                                                                                                                                                                                                                                            文/龙洁



相关文章:
医院概况 | 交通指南 | 就诊流程 | 楼层分布 | 联系我们 | 就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