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自己收!”“不能挑食!”“先写作业!”......
每天重复N遍,娃要么当背景音乐,要么上演“诚恳认错,坚决不改”的经典剧情。网友甚至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父母每天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还是不懂道理?”
真相是:不是孩子记性差,而是你的道理“配送方式”不对!
一、道理太抽象?孩子听不懂
常见情况1:
你:“我们要懂得分享!”
4岁娃:(紧抱玩具)“我的!都是我的!”
原因和办法:
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得用娃能理解得了的思路表达。
Ø 幼儿园阶段:娃只认具体后果和具体例子。比如,换成“你把玩具分给小红,下次她也会分给你的呀”,娃可能会更容易懂。
Ø 小学生版:开始理解换位思考,但说大局、团队、担当......等词汇还是太抽象。换成“如果你是小明,别人不让你玩滑梯,你会不会难过?”
二、孩子发脾气时讲道理?白费劲
常见情况:
娃躺地大哭,你认真讲道理:“这样乱发脾气不对......”
结果,娃哭得更凶,哭声逐渐升级......
原因:
情绪爆发时,孩子的大脑像“死机的手机”——理智暂时离线。
办法:
言简意赅不啰嗦。尽量简单提醒,例如,提醒孩子带书包时,手指着书架的同时说“书包”就行,不要责骂。
四、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孩子看在眼里
常见情况4:
你:“手机看多了对眼睛不好!”
娃:“那爸爸为什么整天刷抖音?”
办法:
全家一起定规则:“晚饭后半小时,谁碰手机谁洗碗!”,你会惊喜发现娃成了最积极的“纪检委员”。
五、说一次就想见效?想得太简单
1
常见情况5:
第一次教“收拾玩具”,娃乖巧复制;三天后.....“你怎么又满地乱扔?!”
2
原因:
养成好习惯就好比种树——需要坚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可能独立抵抗风雨。
3
办法:
逐渐强化,例如,在冰箱贴张“玩具回家地图”,每完成一次贴一颗星星,集满5颗换“周末冰淇淋特权”。
亲子沟通“五要点”
矮:蹲下来平视说话(用孩子视角思考)
暖:先处理情绪再讲道理(顺毛撸才有用)
短:道理简短不啰嗦(太长就输了)
齐:全家统一标准(以身作则)
等: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耐心等待)
【特别提醒】
每个孩子都是独家定制,家庭沟通没有统一公式!
孩子特点不同:行动派娃要靠示范,辩论家娃要靠逻辑,敏感型娃得温柔,倔强型娃得耐心。
家长风格不同:急性子父母可能需要“一分钟道理+表情包”教学,慢性子家长则可以用讲故事等方法慢慢引导 。
家庭实际不同:双职工家庭可能可以用好“睡前10分钟”,而三代同堂则务必保持统一话术。
有时候娃不是听不懂道理,而是在用行动抗议:“您的配送方式需要升级了!”
科普文章,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等)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邓兰芳 副主任医师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防保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健康广东宣讲团成员;中山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受训社区个案管理技术;获丁香医生2019年度、2020年度优秀科普作者。
擅长:抑郁、焦虑、强迫、双相障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