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上好“人际关系”这一课
文/陈施雅
小学是儿童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如何处理好社会交往体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人际交往对儿童身心发展有重大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必然会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进入小学阶段儿童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学阶段是儿童人际关系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师生关系所构成的社会交往体系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现类型
1、封闭型
不愿与他人交往,独来独去,不合群,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不关注集体活动。
2、否定型
自卑、遇事小心翼翼,从不在人前大声喧哗,与他人交往少。
3、自我中心型
自我为中心,自我感觉良好、常否定他人,无法忍受别人比自己强、不易与他人相处。
●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及难以协调与他人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丧失自信,难以沟通,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抵触他人。
●孩子真的不喜欢和别人玩吗?
没人愿意忍受孤独,如果孩子在家里活泼,在学校却不和别人交流,那说明他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了。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刚上学或转学的孩子身上,因为跟新同学不熟,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很容易就产生厌学心理。
●孩子与老师的相处也需要人际技巧吗?
老师都喜欢活泼开朗,而又遵守规则的孩子。所以孩子的基本礼仪,自控能力在和老师的交往中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理能力一般较弱,跟老师表达需求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懂礼貌描述自己的需求,对于孩子的语言沟通是一个挑战,也是孩子与老师人际能力的一种挑战。
●打人和被打跟交往能力有关吗?
孩子们之间出现矛盾和摩擦本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不懂得应对,打人和被打就成为一种习惯模式。打人者会影响到小朋友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可能导致别人都不喜欢和他交往,慢慢被孤立。而长期被欺负,也让孩子自信心严重受挫。
●产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性格自卑、孤僻,过于关注他人对自身的评价,自我意识发展与外界要求不一致等。
2、家庭教育因素:
(1)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动辄就打骂甚至侮辱孩子人格;父母过分严格、过度控制,整天要求孩子在家学习,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动。
(2)过度溺爱、过于迁就孩子,易使孩子产生固执、自私、嫉妒的心理。
(3)家庭成员间不和、父母离异、家庭气氛紧张,易使孩子产生人际交往的不安全心理。
●学校环境因素:
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易使学生感到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以致表现出羞怯、慌张的情况。
【如何让孩子正常与他人交往】
1、父母应调整教育方式,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所想,信任孩子,不要采取如:讥讽、命令、责备、威胁、说教等各种不良的教育方式。
2、学校应多开展形式丰富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班主任可组织需要学生之间合作的活动,如心理剧表演、角色扮演、人际交往团体心理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促使学生去体验交往的一些规则,感悟交往的技巧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合群、宽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据市第三人民医院石岐门诊与石岐区教办合作的“心理医生进校园”项目情况汇总,最近四年参与个案心理咨询的学校有13所,参与的学生个案132名,该院安排心理医生每月到13所学校各一次,其中通过心理咨询后学生心理得到调整并结束会谈交由班主任观察的个案有83名,继续跟踪负责的有31名,建议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的有16名。
4、学生自身调整:
(1)树立平等、真诚交往的观念。
(2)主动与人交往,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3)有效地沟通,掌握交流艺术。有效的沟通需要把思考、语言和社会技巧结合在一起,要重视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的培养,清楚和准确地表达自己。
(4)学会理解宽容,学会忍让与克制。必要的容忍与克制并非丧失个性与自我,而是体现自己的思想修养与坦荡的胸怀。
5、对已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通讯员 陈施雅